定了!2022“死亡名单”!最短命的仅活了90天……
2023
01/11
全文共计 5781 字
预计阅读 15 分钟
2022年,在深圳,
01
2022年12月14日,曾被誉为跨境电商“黄埔军校”的江苏四海商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一纸告员工书宣布了自己的退场。该文书称,公司因长期经营困难,已无法继续运营,决定于次日结束经营,终止劳动合同,目前业已进入清算程序。
四海商舟成立于2011年4月,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跨境电商企业,一度是国内领先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2013年,四海商舟迎来快速发展期。除了全球布局、联合60余家细分门类头部商家等扩张动作外,来自数个著名投资机构的四轮融资,更是推进了它的快速膨胀——在顶峰时,以行业前瞻性著称的创始人周宁甚至喊话马云。
然而2017年后,粗放型增长中埋下的产品力匮乏、模式单一等弊病逐渐显露,四海商舟也开始面临资金流紧张的困局。随后业内还传出四海商周将“卖身”给前合作伙伴乐歌股份的消息,但为促成这次“联姻”的努力不足一月便因“未能在核心交易条款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付诸东流。
2018年后,在长达5年的时间中,四海商舟官网再无更新,媒介宣传几乎停滞。2022年9月,与四海商舟合作长达6年的浙江正特突然宣布停止两者之间的代运营合作,似乎也成了四海商舟寿终正寝前的最后一个最大消息。
02
自2022年11月初起,昔日热门的美国电商平台Tophatter的官网和APP已连续数日无法进入。其Facebook账号则在6月28日之后停止了一切活动。而在Twitter上,其“最后遗言”是10月15日对网友的回复:自2022年10月11日起,平台将无限期关闭。而该平台卖家所公开的官方回应则最终坐实了这个有着10年历史的电商平台的“死讯”。
Tophatter于2012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其特色是独创的90秒拍卖销售模式。在如今已经废弃的Facebook主页上,Tophatter自称“通过一款真正独一无二的快速购物应用程序彻底改变电子商务领域”。“今天开店,明天出单”,一度是其招商的响亮口号。
2016年向中国商家开放入驻通道后,Tophatter也曾是中国跨境商家的“捞金热土”,甚至不少卖家表示,自己进入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第一桶金就是从此而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Tophatter已累积2000万活跃用户,日均单量高达15万,总成交额高达5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了100%。
2021年10月,Tophatter还公布了完成2700万美金C轮融资的消息,然而却未能幸免于2022年美国互联网的寒冬。2022年6月它向广大中国卖家发布的“关闭”通知,也预示着不久后的剧终。
03
毫无征兆地,2022年2月11日,字节跳动旗下的跨境出海独立站Dmonstudio突然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网站即日起关停,团队会继续为已购物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用户仍可通过邮件联系团队。该公告并未就关停作出任何解释,而其社交平台账号也已注销或停止更新。
Dmonstudio是个“短命”项目,从2021年11月注册域名、12月悄然开始运行,再到2022年2月初便“殒命”,它只存在了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
来去匆匆的姿态,让人更加确信这就是大厂千千万万个试错项目的其中之一。但此前,有业内人士称,主打快时尚女装的Dmonstudio是字节跳动内部筹备已久的“S级”项目,直接对标SHEIN。而根据官网信息,Dmonstudio短暂的生命也可谓是“高强度”运行:每周更新500余种产品、用户下单后5到10个工作日发货、百万量级全球用户积累,团队也配备了面向各类市场的小语种客服。
与之命运类似的是If Yooou。作为字节跳动在跨境快时尚领域的又一个尝试,其于2022年3月份上线,主营平价女装等,覆盖主流欧洲国家市场。不过,If Yooou也只坚持了五个月。
根据SimilarWeb数据,该平台在2022年6月和7月的访问量相对稳定,分别为35.1万和43.6万。但自8月开始,流量呈现断崖式下跌,8月和9月的访问量分别为17.7万和4.5万,而到10月份甚至已跌到了5000多。
据悉,If Yooou在7月份的付费网站流量为13.7万,8月份为8700,9月份直接归零——这无疑于掐断了其输血管。此外,停滞在夏季服饰宣传而久未更新的社交媒体账号与网站页面,也意味着这个刚上线不久的快时尚独立站已陷于瘫痪状态。
短短一年间,字节跳动的两个时尚电商项目纷纷“沦陷”。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本就是一杆刺探独立站业务虚实的箭簇,“高掷快抛”就是它的原定宿命。
04
2022年11月,京东旗下的出海平台JOYBUY发布告称,平台将暂停运营进行升级。而这距离它上一次宣布“暂停并升级”刚一年时间。
JOYBUY最初是一家跨境B2C平台,在2021年12月关停之后,转型升级为出海B2B交易和服务平台(英文名JOYBUY未变,中文名为京东全球贸)。新的平台在2022年4月底亮相,并于6月18日正式开放运营,但仅仅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后便再次迎来休业调整,不得不令人感慨其命途多舛。
回顾来时之路,早在2012年,JOYBUY就建立了自己的首个英文站点,并于2015年打造了俄语站点,又在2016年转向东南亚市场。2018年后,JOYBUY更是经历短暂搁置、不断变换负责人等磨难。在近10年的屡败屡战之后,JOYBUY如今的再次关停既让人哑然,又似乎是情理之中。
有接近京东的业内人士称,目前,京东在海外的业务主要布局在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方向,服务出海商家及海外本地客户。JOYBUY还能否重生,又将以怎样的定位重生?
05
2022年初,曾坐拥3500万注册用户,号称“中东淘宝”的浙江知名跨境电商执御JollyChic再次传出破产倒闭的消息。从2015年高调进军中东,连续三年保持200%的高增长率,并在2017年创下50亿元GMV纪录,再到2018年后投资扩张不力,甚至在过去两三年屡屡传来被供应商追债的消息,执御最终没能保住辉煌时期的光彩。
进入2022年,伴随着网站、App、卖家中心登陆页面陷于瘫痪状态,其多达240万粉丝的Facebook账号以及11.47万粉丝的Twitter账号也一并停止更新。这不禁引起业内感慨:执御恐难再撑下去了。
2019年,可能是执御的盛衰转折点。在从寄售模式升级为POP平台的同时,执御重资在海外建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并将人员规模扩增至2017年时的10倍。这些短期内难见回报的支出让执御的资金链紧张起来。此外,由于第三方卖家的涌入,产品质量的把控难度加大,更是为执御的复购率添忧。
内外交困之下,2020年,执御便传出裁员和降薪的消息;2021年4月CEO发文“提振士气”,但随后公司法人变更、高层变动,又为公司增了份阴霾;之后,供应商上门讨债的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梦”仿佛一个萦绕在独立站大卖家身旁的魔咒,而执御只是它的受害者之一。
06
2022年7月,跨境电商圈内传出湖南数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疑似暂停营业”的消息。不少卖家反映,他们早前购买的选品工具“数魔”已无法正常使用,而与其对接的销售人员也多数离职。进入数魔的官网查看,发现其注册页面已经失效,其他入口也全部无法打开。不少购卖了其产品的卖家在数魔官方知乎账号评论区集体发难,控诉其“停止服务还不退款”。
湖南数魔(SellerMotor)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20日,是“一家由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和互联网业界精英联手创立,通过AI赋能全球电商企业的科技型服务企业”。公司仅用两年,便在洛杉矶、长沙、深圳等地建立起AI实验室和营销中心,成为跨境电商服务商中的一员新秀,并于2021年获得国内头部电商SaaS企业聚水潭的投资。
2022年6月,数魔主体“湖南数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人由“陈思彪”变更为“黄琼”。随后,一则“困难时期薪酬调整”公告的流出,表明数魔正在遭遇经营困难——“近一年多来持续亏损,资金周转紧张,公司无法继续按现有体系正常运营,决定困难时期暂时停工”。而该公司的各种公开消息也停在了7月中旬。截至到目前,数魔是否已从“困难时期”中走出来,我们不得而知。
07
2022年10月25日,家具电商平台Made.com发布公告称:“在经历了动荡的一年后,Made.com决定暂时停止接受新客户的订单,Made.com网站已于周三上午关闭。”随后,其与英国跨国服装、鞋类和家居产品零售商Next plc达成剩余资产的收购意向。
Made.com成立于2010年,由华裔商人李宁(来自广东佛山)创办,是一家位于英国伦敦的电商公司。创始人曾将该平台称为“继宜家之后的又一次家居革新”。而其创新的重点就在于将当时还很新鲜的“DTC”概念真正落地:以丰富的图片和场景化内容展示家具设计,并允许用户为自己的意向产品投票,在达到一定票额后,设计创意就会付诸生产,投票用户可随后下单。
精细化内容营销配合众筹玩法的商业模式,很快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在随后五年间,三轮总计高达7000万美元的融资推动Made.com的高增长:2017年GMV达到1亿英镑,2019年GMV达到2.118亿英镑,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3.15亿英镑。2021年6月,其在伦敦正式上市,募资1亿英镑,市值达到7.753亿英镑。
但Made.com的辉煌似乎也就止步于此。2021年后,作为上市公司,其自2018年后一直表现欠佳的盈利状况开始饱受质疑。仅在2022年上半年,其税前亏损便达到3530万英镑,盈利同比下跌200%以上。愈发糟糕的造血能力背后,是逐渐流失的月活用户和不断攀升的营销成本:前者导致订单量下降26%,后者进一步涨至总成本的17.5%。种种下行压力使Made.com被迫在一年内连发三次盈利警告。
2022年,欧洲局势的动荡和大通胀进一步摧毁了Made.com的自救企图,在半年报发布后,它宣布计划裁员1/3,并寻求出售公司。这一消息引发投资者恐慌,伴随着大额抛售,Made.com股价应声下跌超80%。最终,其上市和关闭之间仅隔了一年多时间。
08
2022年12月初,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时尚家具和家居装饰电商平台Brosa宣布进入破产管理程序,随后澳洲电商平台Kogan以总计150万澳元的资产收购其知识产权、商誉和股票,以扩充自己线上家居销售的市场份额。
作为澳洲家居电商的一匹黑马,2014年,Brosa在墨尔本横空出世,并在成立后的3年内陆续获得了700万美元的融资。其真正发家的风口是2020年后,在疫情自肃阶段,受困于家中的澳洲消费者对于家居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原本作为“昂贵大件”的家具产品一度逆风上涨,成为线上零售的顶流。
Brosa在此机遇下迅速扩张商业版图,将墨尔本和悉尼纳入经营范围,坐拥全澳洲50万用户——这在一个人口只有2000余万的地区来讲已经十分可观。但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线下实体经济复苏,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消费的萎靡,未能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Brosa销售额急剧下滑,大量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程度空前。为了减轻压力、回收成本,Brosa自2022年11月下旬便开始进行“破产骨折大甩卖”。
Brosa的自救似乎取得了成效。自进入破产程序后,Brosa潜在买家的兴趣激增,在任命清算管理人员后的两天内就进行了30多次有关收购的接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Brosa将继续充当Kogan公司家居部门的”首席站点”而继续存在。
09
United Furniture Group(UFG)的“死亡”短促而突兀。2022年11月21日午夜时分,该公司2700余名员工意外地收到一份邮件:“除了目前还在送货的司机外,公司所有员工近2700名被立即解雇”。据悉,该公司已欠下各地供应商近1亿美元尚未偿还,当中不乏生产商已等待长达90天时间仍未得到关于欠款偿还的回应。
UFG是一家主打中等价位产品的老牌家具制造商,其把握了世纪初电子商务的热潮,依靠“独立站+实体店+亚马逊”的渠道矩阵,在近十几年中迅速发展。到2017年,UFG拥有约3500名员工和多处设施;2019年7月,UFG宣布增加500多名员工——相当于在原规模上扩张了15%,以扩大产能。
然而,UFG的境况在2022年急转直下:突如其来的大通胀使消费者削减了采购计划,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库存积压。6月,新CEO托德埃文斯上位,并向外界承认,一些供应商以及终端用户迫于财务压力正在取消订单。7月,他宣布裁员370余人并关闭两处工厂。他声称,“调整规模将为成功的未来做好准备。”
但成功并没有到来,率先来临的是死亡。当经济放缓和衰退担忧加剧时,生产耐用产品的公司往往受到最严重的打击。UFG的倒下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END
精彩推荐